【看展】CHAT architects | 从形式到类型的探索
作品 | SalaAreeya
泰国 曼谷
多样尺寸的混红砖\摄影 Karn Chuensriswang
公共与私密
曼⾕的住宅区曾经是热闹⼜忙碌的人行交流空间,不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封闭式都市居住区。历史悠久的运河上曾经盖满了立在⽊架上的木造屋,居⺠们可以坐在前排的栈板上聊天、和水上市场的商⼈们杀价,但⾃从地⾯道路取代了运河成为主要信道后,便转变成为⼀个全新的居住模式——街屋(居住空间在上⾯,店面在楼下);但它让家庭生活与人行空间上的活动相互结合。而在不久之前,住宅和门外的城市之间连接紧密,住宅既存私密性与公共性,住宅的型态也允许两者之间的交流。
然而,随着“独栋住宅”成为住宅模式的⾸选,屋主筑起了围墙,不仅是为了隔绝噪⾳、防范窃贼和外面窥探的目光,更是要建立起⼀个⾃⼰的小小天堂。⽽街上的活动便落寞了下来,因此也失去了⾛在⾼墙下的兴趣。⼀栋栋的住宅转⾝背对了街道并放弃了公共生活的模式。
室外庭园的墙面\摄影 Karn Chuensriswang
两个建筑间的“公共巷弄”\摄影 Karn Chuensriswang
SalaAreeya 是社区瑜珈中心与独栋住宅,此项⽬提出⼀个本质问题:私⼈住宅能否刺激邻⾥社区间的公共⽣活?
透过“公共巷弄”置入社区活动的草图\CHAT architects
“公共巷弄”具交流与瑜伽之多功能\摄影 Chatpong Chuenrudeemol
业主是⼀位推崇乐活与健康的瑜伽教练,她希望新的住宅能有“复合”功能,不仅满⾜私⼈需求并能回馈给社区居⺠参与;⽽设计的成果让此建筑被赋予两种可能──继能满⾜业主与她坐轮椅⺟亲的私宅,也是邻⾥社区的瑜伽学习中⼼。
在私⼈功能中,住宅⼀楼包含停⾞场、坐轮椅⺟亲的孝亲房、厨房、洗衣房、佣⼈房,以及位于⼆楼的主卧房、客房等;在公共功能上,设计将建筑切分成两个量体并⾃然地形成“邻⾥巷弄”,连接湖畔与街道之间的介⾯。其独特的巷弄空间,创造半室外的景观场所并提供居住者休憩与起居等活动;但当瑜伽课程启动时,这边则转变成邻居与学⽣们交流与活动的公共场所。
建筑形成孔洞提供阴凉的使用\摄影 Karn Chuensriswang
瑜伽课程与室内外模糊边界\摄影 Karn Chuensriswang
施工与材构
瑜珈空间采⽤了两种量体组织,并以混凝⼟泥构造以及砖块填入作构筑。主要的中⼼空间由独特的黏⼟砖/瓷砖完成,⽽⾯对大街面的表面材料则是“非标/异规”的当地黏⼟砖,这些黏⼟砖因规定尺寸或颜⾊不符,所以可以用较便宜的价格购得。为了充分利⽤有限数量的材料,砖块在不同的⽅向上被“剖半”,并达成:1.减少单板层的重量,2.使单板的数量增加⼀倍这样的效果。在这样做的同时,我们将砖块废弃物转化为⼀种较轻的“混种”粘⼟砖(或混合物),进而形成⼀种更便宜的“湿式”装置。
随着更加简化的瓷砖安装程序,更鼓励当地营造商为每个居室的独特性⽽设计不同的表⾯装饰。⽽泰国⼩学捐赠出来的三⼗六块绿⾊百叶窗板则作为中心空间的遮阳篷。即兴式的创意呈现不仅仅是泰国重要的特⾊,也是这个设计中在处理结构与材料上时的关键概念。
二层卧室与”再利用”的遮阳百叶\摄影 Karn Chuensriswang
削减红砖厚度达到多变化墙面的设计策略\摄影 Akepakin Wongsanan
访谈 | 从形式到类型的探索
洪人杰 * Chatpong Chuenrudeemol
洪:您从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和哈佛大学完成文凭后,便回到泰国先后开始Bangkok Architectural Research(b/A/R)和CHAT architects工作室实践,同时事务所还成立CHAT lab让本地和外国籍实习生进行曼谷本土现象研究,可否谈谈您的思考?
Chuenrudeemol:我们一直在思考建筑不该只作为业主的目标成果,它还需要响应都市、景观和文化的发展,然而建筑仅作为构造物并无法满足我们对于文化的再呈现,因此我们希望发展一种“语言”,可以让泰国建筑师和学生找到一种“在地本质”的设计方法,帮助他们与我创造具意义性和潜在性的建筑。
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建筑经历了快速转变,每分钟都可以看到一大推信息来自Architizer、Dezeen或其它网站报导,那些具视觉刺激的图片逐渐将建筑扁平化并阻断多样化成长;因此,我们事务所试着隔离“外部”噪音,并专注投入于“内在”发展,这也是成立b/A/R和CHAT的原因。同时,在这十年中我们持续研究名为《Bangkok Bastards》的一种现代与本土复合现象,其中包括临时性街道建筑、移动摊贩和市场、高架桥下剩馀空间和贫民窟等;这些研究回馈到作为建筑师的我们,如何看待那些临时构造中紧凑的空间运用和非法市场中难易置信的使用创造力。
《BANGKOK BASTARDS》\CHAT architects
洪:这个研究内容和取点是怎么决定的?另外这些研究有资金赞助嘛?
Chuenrudeemol:目前内容按照研究内存块分为几个章节,细节再以研究策略与建筑类型做不同陈述。我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外国建筑师、建筑学生和我更了解泰国那种本土的、文化的,同时又充满活力的、机动的空间做出系统原形,这样它不仅可以作为教学呈现,也可以是一种理论工具和实践手法。
至于取点,由于我的专业是建筑师,因此更着重于哪些日常事物在形式、策略、构筑中具备看不见的隐性逻辑并能刺激设计思维;有趣的是,当我们以建筑观点切入并开始一系列研究、分析、综合时,总会发现研究将我们导向社会、政治、经济与环境的条件中,这对我们来说是另一种惊喜,同时也回馈到设计引发有趣的结果。
然而所有的研究经费都是自行支出,但我同时在大学兼任教职,所以事务所实习生和学校同学都可参与研究;由于研究并没有任何赞助,因此我必须在实践、教学和研究之间达到平衡,这些研究可以是我进行项目中的主题,也可以是我在学校教职的研究方向。
洪:这样的研究方式是否产生一套独特的设计策略?
Chuenrudeemol:我们从没有任何的前置性策略,因为我们总是透过地块条件来找寻脉络、情境、问题与冲突,并透过上述研究重新检讨业主制定的功能和需求。但仍有几点思维是我们则极力追寻的:首先,刺激并活化所有我们置入的公共或生活空间;其次,极力探索项目当地常见又纯熟的构筑方法;最后,创造可以随着时间变化并共存的建筑。我认为发现那些深层涵构是作为建筑师最本能的目标,当我们越了解自身文化,越是能超越当下并响应不可预知的未来。
参展人 | CHAT architects
Chatpong “Chat” Chuenrudeemol出生于泰国,并于美国受教育。1994年他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建筑设计和建筑学学位,并于2000年取得哈佛设计研究院建筑硕士学位。在取得两个学位中间的空档,他便去美国伯克利的Fernauand Hartman Architects事务所上班。从哈佛大学GSD毕业后,Chat便与Nader Tehrani教授在Office dA一同工作。在2001年,Chat为了深入研究曼谷独特的都市型态而搬回曼谷。2012年他便成立了CHAT建筑事务所,一间结合研究及设计的工作室,其主要研究以深入了解在曼谷在地被称为“曼谷杂种”的建筑新形态,并于2014年受邀至东京TOTO间艺廊进行艺廊三十周年纪念展——“亚洲日常纪录”。
相关展览
************
半层书店
UPPERBOOKSTORE
一个具有优雅空间品味和隐世静观精神的独立书店。主要经营文学、艺术、设计、哲学、日常生活美学、建筑、乡土、城市文化等方面的经典书籍;展示、销售富有沉潜格调和审美意蕴的传统老物件、创意设计制品、建筑师手作艺术品;并随着季节变幻,提供独具匠心的风土茶点。
我们的理想,是构建一处以日常生活美学和城市地域文化为主题的心灵栖息空间。
在大都市的茫茫黑夜中,小小的半层书店,将努力成为一个刺破雾霾的闪亮灯塔。
衡复微空间
URBANCROSS Gallery
位于徐汇衡复风貌区内,东湖路37号。通过文化、历史、空间的交汇,这个微型展示空间被放置到了巨大的信息网络节点上,将在此处集聚的内容进行广泛传播,形成与城市空间和社会的积极互动。
观书阅城
“半层读建筑”的第二系列。观书,是以“图书”为核心,并将“读书”与“观展”相结合,使文字和影像共同成为观看对象。阅城,是以半层书店实体空间为依托,并推进书店与社区互动,让书的文化精髓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向城市空间发散。